2023年4月1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在教一106开展基于明辨式思维能力培养的法治专题集体备课会,全体德法课教师参加。
明辨式教学的课堂核心是通过在教学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提问,使得学生习得明辨式思维的方法,形成能力,养成素养,通过追问求证反思,形成理性思维素养。

郑继海老师进行备课展示
首先,郑继海老师通过梳理依法治国的形成历史进入“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课堂,在突破重难点时通过设置明辨问题一“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何本质区别?”以此强调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主要任务。通过设置明辨问题二“党大还是法大?”这一“伪命题”明辨清楚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并引出下一个真命题“权大还是法大?”。明辨问题层层递进,紧扣主题。在追问中提升学生明辨,串联起本节课的知识点。

王英老师进行教学展示
随后,王英老师进行了“维护宪法权威”的课堂展示。王英老师从教材整合中延展学生明辨。首先通过短视频《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进入课堂,从拓展资料“宪法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宪法文化和理念传入中国”“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54年宪法模型抬过天安门”等内容整合教材知识点,引出思考“为什么不断制定修改宪法”?引导同学们从明辨当中得出结论“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并阐述清楚宪法的地位、宪法的原则。随后王英老师在创设情境中提供明辨机会。通过设置情景“夫妻在家看黄碟是违法行为还是个人隐私?警察深夜入民宅是合法搜查还是非法扰民?”“美国的人权状况与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对比”“赵C行使权力的界限在哪里?”让同学们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基本原则。并设置“课堂小游戏——看什么样的电影”让同学们在情境中体验民主集中制原则。最后,以“法官是否可以引用宪法条文进行审判吗?”剖析宪法实施与监督。

谭玮炜老师作备课展示
谭玮炜老师基于BOPPPS的教学模型,在创设情境中提供明辨机会,开展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教学展示。首先,谭玮炜老师导入时设置“面对《二十不惑》欠债不还的情况,同学们怎么做,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情境,将学生快速带入课程。设置“女朋友和妈妈同时掉进水里,应该先救谁”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法治思维是我们的逻辑起点;设置“陆勇案件”“《狂飙》中道德与法治的剧情”情景,提出指向性的问题,讲清楚法治思维的内涵,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设置“法律规范冲突时,谁优先?权力大的人可以不受法律的约束吗?”情境,讲清楚法律的特征;运用“美国非法持枪案”等案例,讲清楚程序正当;设置“民间借贷在线咨询”情境,讲述清楚“权利”。通过多则现实的案例讲述清楚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依法履行法律义务。最后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以此巩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该课堂通过创设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运用启发的提问方式,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与会老师就法治专题教育的授课要点、授课环节与教学方法等开展了交流与讨论,对本章节教学的一些授课热点与授课难点进行了探讨,还就本章节一些明辨问题的设置、明辨情境的创建开展了研究与分析。
此次基于明辨式思维能力培养的法治专题集体备课会从思想上提高了德法课教师对本课程相关教学章节内容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各位教师对明辨式教学的技巧,必将对提升菠菜技术交流论坛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教育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一审:陈萃韧;二审:车美娟;终审:石文斌)